汽车和机器人作为AI落地的最佳载体低息配资炒股网,今年占据了各类技术型展会的“中心位”,不久前结束的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(下简称智博会)上依然如此。
01
继物理键之后,屏幕也要消失了?
从世界人工智能大会(WAIC)到智博会,我们不断地看到AI大模型加速上车后,所带来的情感交互、跨界融合深入推进等一系列汽车产业的创新成果。
除了汽车智能工厂、整车线束集中化设计、钠离子动力电池等备受关注的“大块头”外,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细节落地应用,也正诠释着科技与安全的最佳融合。
例如让汽车智能座舱进入“无屏之境”的无介质中控屏,能自己奔跑、主动避障的智能三角警示牌等等,这些产品在几年前可能还是高端车企的概念配置,如今却已经逐步“上车”应用。
在展台一个黑盒前,手在空中“凭空”划动,就能操作汽车舱内的屏幕内容,调节音量、切换地图、接打电话、空调调节等功能不在话下——不过操作不熟练的话仍会有延迟。
这个能在空气中直接操控的汽车中控屏,就是像航(上海)科技有限公司(下简称像航科技)为智能座舱所推出的的“无介质全息技术”。
据像航科技的产品经理甘璐介绍,该技术的核心在于突破传统显示技术对介质的依赖,通过光场重构原理,让三维影像直接悬浮于空中。
熟悉汽车座舱发展的读者可能还记得,在二十多年间,汽车的中控屏从无到有、从小变大的一系列变化。
而汽车中控屏从小屏变大屏的节点,毫无疑问就是特斯拉Model S于2012年横空出世的时候:17寸的嵌入式中控大屏,没有任何物理按键,让每一个第一次看到的人都惊叹不已。
如果这层屏幕也消失,真正实现裸眼交互体验的科幻座舱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主流趋势?
02
会跑会避障,新AI护盾
透过前沿技术触摸未来总会令人兴奋,但在汽车驾驶中,最重要的永远是安全。
“据公安部统计,每年因交通事故所引发的‘二次事故’占总事故数的50%以上,而二次事故的发生,很多时候是由于后车没有得到有效、及时警示,来不及避让造成的。”有重庆牛姆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章剑锋这段数据引用,恐怕很多观众都要重新审视每辆车都有的三脚架。
但它并不是传统三脚架,而是一个小小的“智能预警机器人”。
传统三角架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当我们的车辆抛锚停在高速最右侧车道时,必须冒着生命危险 ,逆行穿越几十米的车流,用时超过15秒,去放置一个可能根本来不及提醒后车的警示牌。
而这个预警机器人只需要驾驶员对着手机说出指令,就能操控这个三脚架的移动、声光、收缩等;其配备的AI大脑可以结合毫米波雷达,能在瞬间计算出200米外的“黄金警示位”,自动行驶到位,果断驻守。
这让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工具,而是一个有感知、能思考的道路生命“护盾” 。
欢迎通过邮局渠道订阅2025年《电脑报》
邮发代号:77-19
单价:8元,年价:400元
编辑|张毅
主编|黎坤
总编辑|吴新
爆料联系:cpcfan1874(微信)
壹零社:用图文、视频记录科技互联网新鲜事、电商生活、云计算、ICT领域、消费电子,商业故事。《中国知网》每周全文收录;中国科技报刊100强;2021年微博百万粉丝俱乐部成员;2022年抖音优质科技内容创作者
鑫耀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