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7日,《中国军号》这一中央媒体罕见地曝光了歼-16战斗机的心脏——涡扇-10B发动机,首次毫无遮掩地、完整地向全球展示。这一画面显示低息配资炒股网,歼-16战斗机正在进行发动机的保养工作,涡扇-10B“太行”发动机的结构清晰呈现给观众。可以看到,涡扇-10B采用了长收敛片的尾喷口设计,整体外形简洁利落,给人一种专业与严谨的感觉,仿佛是经过精心打磨的艺术品。
这次曝光令很多网友不禁拿涡扇-10B与美国的F119发动机进行对比。F119虽然诞生于30多年前,但依旧是美国航空历史上的工业杰作。其设计打破了传统思维,采用了高低压涡轮反向旋转技术,不仅有效抵消了陀螺力矩,还能降低轴承的转速压力,从而提升飞机的机动性。F119的风扇与转子采用了整体的线性摩擦焊接技术,这种创新使得零部件数量减少了40%,重量减轻了30%,并且极大地降低了断裂的风险。
此外,F119采用了“浮壁式燃烧室”和“二元矢量喷口”技术,这不仅提高了发动机的寿命,还增强了战机的隐身性和机动性。F119的发动机寿命可达4300小时,且3000小时内无需大修。搭载F119的F-22战斗机服役了20年,飞行时间累计超过了10万小时,期间没有因为发动机故障而发生过一例坠机事故。
展开剩余81%在材料工艺上,F119使用了第三代单晶合金制造涡轮叶片,能够承受高达1677°C的温度。燃烧室与喷管则采用了Alloy C钛合金,这种合金的燃点比钛合金高出500℃,有效降低了钛火的风险。外涵机匣使用了高温树脂基复合材料,而静子部件则采用了陶瓷基复合材料(CMC),这不仅减少了重量,也提高了耐腐蚀性。
根据美国空军提供的参数,F119的最大推力达到156kN,中间推力在105–116kN之间,推重比高达10.0,远远超过了F-100的8.0,堪称发动机的顶级表现。F119的涡轮前温度大约在1627–1727°C之间,接近其材料的耐热极限。这款30多年前的发动机,凭借革命性的设计、尖端的材料工艺和超高的可靠性,成就了美国航空发动机的辉煌。
然而,与F119相比,涡扇-10B在设计、材料和性能上显得略有不足。涡扇-10B沿用了俄罗斯的设计思路,支持快速更换故障单元,提升了维护效率30%。此外,涡扇-10B还兼容苏-30和歼-16平台,从而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。其蛇形导流喷管设计,进一步降低了红外特征,提高了隐身能力。
涡扇-10B的最大推力为14.5吨(约142 kN),相比早期的涡扇-10A(12.5吨)和俄制AL-31F(13.5吨)有了明显提升,但与F-119的15.6吨相比,仍稍显逊色。涡扇-10B的推重比在8.1到9.0之间,超越了俄制AL-31F的7.5–8.0,但依然低于美制F-119的10.0–11.7。
在材料方面,涡扇-10B使用了创新的单晶叶片,并添加了稀有金属铼(Re)。铼的熔点高达3180℃,这使得涡轮的耐高温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,达到了1500℃,并且抗蠕变能力增强了30%。不过,依然低于F-119的1703℃。
在制造工艺上,涡扇-10B采用了先进的整体叶盘技术,风扇与压气机部分通过线性摩擦焊接技术制造,这减少了零件数,降低了重量,显著降低了故障率。同时,这也使得涡扇-10B的发动机寿命提高到4000小时,超越了俄制AL-31F的3000小时,距离F-119的4325小时仅差一步之遥。
此外,涡扇-10B的国产化率已达95%以上,核心部件如高温合金和FADEC芯片完全自主研发,为后续的涡扇-10H和涡扇-15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虽然涡扇-10B在性能上未能全面超越F-119,但差距并不大,且涡扇-15的全面服役将会实现对F-119的彻底超越。
然而,一些网友忽视了我国科研人员日复一日的努力攻关,也忽略了我国工业基础起步较晚的现实,单凭技术参数便草率地认为国产发动机落后美国发动机30年。事实上,马斯克曾曝光五角大楼的账目,发现F-119的推重比实际上只有7级,而被夸大到10级,F135则被标称11.47,实际推重比只有6.7。这种“PPT战略”的营销手法,揭示了美国发动机技术在某些方面的失真。
相比之下,我国的研发人员脚踏实地,逐步积累技术,尽管面对差距,但每一次进步都为超越奠定了基础。涡扇-10B的推重比,已经超越了美制F-119,远超F-135。推重比是衡量飞机发动机性能的重要指标,推重比越高,发动机在单位重量下提供的动力越强,飞机的机动性和加速能力也随之增强。
美国在六代机上并无建树,主要原因就是发动机技术的滞后。尽管美国在过去30年里领先全球,但他们的发动机研发基本停滞,进入了“躺平30年”的状态。与此同时,中国在爆震发动机、变循环发动机等新一代技术领域取得了全面突破,先进的工艺和材料技术大幅提升,工业制造能力已经接近全球领先水平。
总的来说,国产发动机的技术已经从“追赶”转向了“并跑”,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实现了超越。涡扇-10B的核心价值不仅仅在于技术参数的“追平”,更在于国产化水平的提升、材料技术的突破以及工程化的成熟。4000小时的全寿命,意味着中国战斗机的“心脏”更为可靠;95%的国产化率,意味着中国战机将搭载全新的“国产心脏”。随着涡扇-10H和涡扇-15的量产和服役,中国的航空发动机技术将彻底改写全球航空发动机格局,成为挑战和超越美系发动机的关键力量。
我是铭程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,共同探讨!
发布于:天津市鑫耀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